一、野外如何识别花岗岩?
花岗石是火成岩、深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硬度高、耐磨损、颜色美观,色泽持久。
石灰石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硬度一般不大,与酸反应剧烈。
由于岩石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作用失去原有的强度,这种现象叫风化。共分5个级别。
全风化指岩石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强风化指岩石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中风化指岩石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干钻不易钻进。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岩石结构破坏程度。
二、中国常见昆虫野外识别?
蝗虫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蝴蝶
蝴蝶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1400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1200种,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0.7厘米左右,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三、野外怎么识别铜矿石?
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四、野外怎么识别能吃的东西?
一看动物,如,马、牛、骆驼吃过的野菜或野草,猴子、松鼠、鸟类等动物食用的果实或坚果,大多可食用。
二看颜色,通常,浅色的浆果类植物有毒,深色浆果类植物可食用;颜色鲜亮的菌类有毒。
三看形状,形状奇特的野果,盖上长有肉瘤、菌柄上长菌环或菌托的野生菌都不能吃。
四看汁液,将果实或茎叶切开后,汁液白色黏稠(蒲公英除外),且接触皮肤会引起过敏的不能吃。
五闻气味,气味刺激、奇怪的植物不能吃。
六测切口,植物切口遇盐变色的不能吃。
五、怎么在野外识别金矿?
金矿石具有一定的外表的矿化蚀变特征, 常见的和金矿相关的蚀变特征包括“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需要按照蚀变特征初步判断,选择具有一定蚀变特征的矿石送实验室化验。
六、微生物野外怎么采集?
看你是哪一种吧,如果想采集土壤中的微生物,就去相应的地方取点土样,用保鲜袋包好就可以了,回到实验室后把土样放到去离子水中摇床培养一个小时左右,再取溶液进行稀释涂平板,所用的平板是适合你所需微生物生长就可以了。
发霉的麦壳等也有微生物,处理方法也类似。
七、野外怎么识别铁矿石?
野外识别铁矿石的方法如下:
1. 颜色判断:大多数铁矿石的颜色都是深灰色,黑色或棕红色,在野外可以通过颜色初步判断是否是铁矿石。
2. 磁性判断:使用磁铁靠近铁矿石,如果矿石容易被吸引,就说明它是铁矿石。
3. 摸感判断:铁矿石多呈块状,表面相对光滑。摸上去比较重,硬度较大,不容易碎裂。
4. 切口判断:用锤子轻轻敲击铁矿石,看看它是否会裂开,如果有裂缝那就有可能是铁矿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野外识别铁矿石仅是初步的判断。要确定铁矿石的种类和更详细的信息,需要进行化学分析和实验室检测等专业方法。此外,野外采集铁矿石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规定,不得私自采集矿石。
八、怎么在野外识别断层?
野外识别断层需要丰富的野外经验,希望有帮助:
1、存在断层三角面。
2、地貌有突然变化:陡峭的崖壁,还有顺山脊走向地形突变、沿线状界线两侧地貌明显不同,存在平直的山谷、一线天,河流生硬地拐弯等等。
3、岩层沿走向不连续、错位,或岩体界线不连续、错位。
4、存在线状、带状分布的破碎带。
5、泉水线状分布。
6、地层厚度突然变化。
7、能看到诸如糜棱岩、构造角砾岩、擦痕等特征性标志。
九、野外常见植物的识别分类?
北方常见的有:悬铃木、毛白杨、五角枫、白蜡、合欢、栾树、广玉兰、白玉兰、桂花、紫薇、石楠、国槐、紫叶李、樱花、大叶女贞、小叶女贞、雪松、白皮松、侧柏、圆柏、榆树、腊梅、柳树、马褂木 观花植物有:蜀葵、牡丹、芍药、矮牵牛、一品红、菊花、美人蕉、凤尾鸡冠等
十、野外求生物品排序?
对于野外求生物品的排序,可以根据其重要性和实用性来进行。
首先是个人必备物品,如水壶、食物、火柴、刀具和指南针等。
其次是紧急救助物品,如急救包、急救药品和应急通讯设备。
然后是防护物品,包括防蚊虫用品、防晒霜、帐篷和睡袋等。此外,还应携带工具类物品,如绳索、锅碗瓢盆、背包和头灯。
最后是其他辅助品,如地图、指南书籍和备用电池等。在野外求生中,根据个人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携带这些物品将有助于提高生存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