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的目标?

赋能高科 2024-10-08 22:21 虚拟现实 256 次浏览

一、艺术素养的目标?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现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当代社会中几乎人人都离不开艺术,但要真正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还需要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艺术欣赏中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把欣赏中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艺术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和再评价,只有欣赏者具有较高的欣赏能力,通晓艺术的基本知识,才能从更高的起点上去欣赏艺术作品,更充分地发挥艺术的审美功能和现实作用。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是因为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之分重视艺术对于人的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正是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的目标:

1、政治认同

学生能正确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

2、理性精神

懂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系,学生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

3、公共参与

学生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法治精神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公民素养发展目标?

1.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2.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主动、积极、健康地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掌握生活常识,有正确的生活观;

4.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举止文明,重诚信,知感恩。

四、核心素养目标模式?

核心素养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五、旅游职业素养目标?

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专心、用心地为客人服务。专心、用心地为客人服务,这体现的不但是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特点,更是对旅游服务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

(二)具备为客人提供最佳服务的超前理念。旅游服务人员要想客人所“想”、急客人所“急”,进一步树立“一切服务为了客人”的职业理念。

(三)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广博的知识。要想做好服务工作,需要旅游服务人员既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又要有广博的社会知识,这样才能有助于服务人员形成高雅的气质以及良好的职业形象。

六、素养目标怎么写?

效率,态度

1.工匠精神:技术能手和工匠的区别在于,有成果,有社会影响力,产生品牌效应,专研精神,人品,认真负责的态度,责任心,持之以恒的精神,情怀,创新精神

1.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坚韧力,抗挫败:(反复修改设计方案,有坚持的毅力,可以进行大师的举例)

2.承担风险,责任心:(方案中出现错误,导致项目出现问题)

3.移情能力和他人视角:(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小动画)

4.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说理辩论,解释证据和表达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指导如何得到精确的答案;对比,比较观点,分析和陈述有竞争力或冲突的证据。

5.与他人产生共鸣,合作,理解倾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或观点陈述时)

6.有效地写作和清晰地口语交流能力(沟通能力)

7.敬畏和赞美能力

8.灵活思维,处理和分析信息

9.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创新能力)

10.对情境线索的敏感性

七、人文素养的目标和措施?

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价值观与人生观本身就属于人文素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也被纳入教育之中,其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如何积极、全面的认识人生。

面对互各种不同的人生观,如何结合自身生活状况、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确定自己的人生观。

第二,提升对网络元素的甄别能力,形成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及道德品质。对于任何一位学生来说,只有树立了健全的人格品质,才能形成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维品质,也才能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做出更多成绩。

八、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看似只有三两句话,但有效教学目标的拟定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的表述应能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对应,并且应该是可测量的。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合理性能够体现教师备课的精细化程度。教研员在检查教师的教案时,应从目标的表达形式、目标的有效性、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三个角度来评价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

从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了解教师对课改的理解与落实情况

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虽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中的“行为动词+名词”的表述方式,后世很多学者不断继承和发扬这种理论学说,提出了更多指向学科特点的行为动词,为广大教师科学拟定教学目标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教师拟定教学目标就应该有所依循,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恰当地选取行为动词,拟定具有引领性的教学目标,真正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行为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往往只是简明的几句话,其表达形式却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凝练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出了质量标准内容,对三维目标进行了新的阐述。新时期教学目标的拟定需要聚焦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只有切实领会新课改精神,并形成与时俱进的具体表述,才能更有效地落实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因此,从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可以了解教师对课程改革精神的领会程度,掌握教师对课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转化情况,找准教学管理和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当下着力点。

从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检视教风与学风

在审视教案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要么照抄教参或教辅中关于教学目标的现成表述,缺少必要的分解细化与甄别筛选,要么随意为之,凑上几个条目了事,至于与后续教学内容有何联系、对实际教学有何引领,则似乎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这种拟定教学目标的方式不仅失去了其原初意义,还反映出部分教师从教治学的态度不够严谨。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为例,一位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这样的教学目标空泛而无具体内容,也可以用

九、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哪些?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够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从元素、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形成“结构决定质”的概念。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到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产生,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作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明。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理解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发现并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真理的意识;欣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十、艺术素养目标怎么写?

1、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2、善于发现美,学会欣赏美,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3、积极参与各类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并在参与中积极地追求美和表现美。

4、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创造美的心灵和环境优美的意识。

5、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调。

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

7、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努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8、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认同自己,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9、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健康水平,精力充沛,能较好地完成各种学习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任务。

10、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初步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1、关心国家及世界大事,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

12、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利益。

13、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待人真诚。

14、诚实守信、为人正派,能分清善恶、是非;自觉抵制违法和不良行为,考试不作弊。

15、遵守校纪校规,熟知并履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6、了解法律知识,具有民主和法制观念,能运用法律维护他人和自身利益。17、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主动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护环境。

18、维护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服务。

19、举止文明,讲究卫生,礼貌待人。 20、具有浓厚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学习主动、认真,能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