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能否完全超越人类意识?
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超越人类,其实就是把电脑数据与人脑机制相提并论了。这也太小看我们的人脑了。
首先,人工智能的设定都是由人类通过计算机、数据等设定好的,如果没有人类既定的程序,机器也是没有办法自我运作的。所以,人工智能能脱离人类的控制,目前来看还是不大可能的。
此外,计算机虽然能帮助人类完成记忆、计算换算、交流等的工作,现在甚至还有家务小能手的智能机器,但它始终不如人脑。
虽然计算机能快速算出37亿万位左右的圆周率,但37亿万位就是计算机计算的极限了,人脑却还能继续计算下去。
其次,至今为止,科学上有计算出人脑的记忆容量究竟有多少吗?现在电脑的内存容量最多也就几百个G,而且电脑中储存的数据也只是简单储存而已。
而人脑,其储存量是电脑储存量的无数倍不说,储存在人脑中的记忆并非简单的储存,它还可以有机地排列、组合等。这些操作是电脑不能独立完成的,都需要人为操作。
而且,操作智能机器运作的终究还是一串串的代码数据,只能按照既定程序来运作,哪怕是环境、情况有所变化,机器都无法即时作出应变的。
相反,人脑所指挥的人体活动,还有人体中的无数个感应器都是能随环境、状况的变化来作出不同反应的。
所以说,不论如何,人工智能是超越不了人类的,也不可能脱离人类的控制。智能机器虽然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却没有人脑的独立思维、随机应变等能力。
二、人工智能可否完全取代警察去破案?
这个不是短期的事情,人工智能也不仅仅涉猎警察,未来很多很多,最接近的是一些简单的重复的人工劳动可能慢慢取代。
三、人工智能能否完全具有人类意识?
我们很难预测未来科技的高度发展能否突破限制,赋予人工智能意识,毕竟哲学观点是对世界万物的观察与总结,哲学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也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以后具有意识的可能是存在的。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总之,就目前来看,从哲学层面上讲,人工智能没有意识;但在未来,仍存疑。
四、大数据不等于完全人工智能?
不等于。
大数据只是用大规模服务器集群处理数据的方式,人工智能则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如神经网络等。可以说大数据给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
五、人工智能能够完全理解自然语言吗?
人工智能能够是完全理解自然语言
肯定可以啊,而且不是一般意义的理解,是可以做到跟你交谈你分辨不出来是人还是机器的程度。
语言只是就是信息的一种传递手段,本质就是信息,计算机处理信息是核心,最拿手的绝活,只是,如何处理语言这种信息,是计算机办不到的,必须要人类先给计算机设定好通过什么方式去处理这些语言信息,这个工作量相当庞大,但是人类并不需要一个一个去设定,做好框架,做好分类
六、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形式和功能
神经网络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软件,人工智能的“神经元”没有物理实体。它们以位数和字符串的形式编码在硬盘或硅芯片上,它们的物理结构和真正的神经元一点也不像。相反,在人脑中形式和功能是同时存在的。
大小
人类大脑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目前的神经网络通常有几百个左右。
连接
在神经网络中,每一层通常与上一层和下一层完全连接。但人脑并没有所谓的层,相反,它依赖于许多预定义的结构。并不是人类大脑的所有区域都是同样连接的,区域是专门用于特定目的的。
能量消耗
人脑在能量消耗方面,比现存的任何人工智能都更为节能。人脑大约耗费20瓦能量,这与现在标准笔记本电脑耗费的差不多。但有了这些能量,大脑处理的神经元数量多一百万倍。
体系
在神经网络中,这些层是整齐有序的一个接一个地处理。而另一方面,人脑会进行很多并行处理,没有任何特定的顺序。
激活状态
在人脑中,神经元要么是激活状态,要么非激活状态。在神经网络中,激活是由连续值模拟的。因此人造神经元可以平稳地从上到下运行,这是人脑做不到的。
速度
人类的大脑比任何人工智能系统都要慢得多。一台标准计算机每秒执行大约100亿次操作。另一方面,人的神经元激活频率为每秒最多一千次。
学习方式
神经网络通过输出来学习。如果根据损失函数,这个输出是低性能的。然后,网络通过改变神经元的权重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做出反应。没有人知道人类学习的细节,但肯定不是这样的。
结构
神经网络每次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人脑呢?很多结构已经连接到它的连接处,而且利用的模型,这在进化过程中被证明是有用的。
精度
人脑的干扰因素更多,而且不如计算机上运行的神经网络精确。这意味着大脑基本上不能运行与神经网络相同的学习机制,它可能使用完全不同的机制。
这些差异的结果是,如今的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训练,需要大量精心准备的数据。这与人脑的运行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局限性
神经网络不会建立世界中模型,相反它们会学习对模式进行分类。这种模式识别只需要很小的变化就会失败。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你给图片添加少量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小到肉眼无法识别。但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被骗,错认为物品A认为是物品B。
目前,神经网络也不善于从它们所学习的情况推广到另一种
七、人工智能在什么方面的游戏已经完全超越人类?
1997年5月,IBM开发的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2016年,alpha go战胜李世石,柯洁。
图像和物体识别领域,完胜人类
在多数条件和边界都清晰的决策对弈边界清晰的任务中,人工智能早已超过人类。
如果「边界和条件清晰」的决策中还没超过人类,那就是边界比较大,算力(钞能力)还没到达那里,但超过人类是迟早的事。复杂度越低的游戏,AI越容易超越人类。
八、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类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领域,它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展。然而,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超出人类的能力,但它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风险控制和数据分析;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自动驾驶车辆。这些应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任务上表现出了超越人类的能力,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人工智能缺乏情感和人类的直觉。在需要处理复杂情感和价值判断的场景中,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角色。其次,人工智能无法具备创造性思维,无法进行创新和发明。此外,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基于历史数据训练出的,容易受到数据偏见的影响,导致决策结果可能不公平或不完全准确。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合作
人工智能和人类可以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处理冗杂的数据和任务,提供更快速、准确的分析结果。而人类则可以运用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情感智慧,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出更合理的决策。这样的合作可以实现更高效、创新的工作方式。
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它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于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认识到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协作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对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合作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九、人工智能:从概念到应用的完全指南
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人们对于它的认识和理解却存在着很多误区。本文将从概念、发展历程、技术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全面解析人工智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引领科技潮流的前沿领域。
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简称AI,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智能的研究。它旨在使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具有感知、学习、推理、规划、理解自然语言等智能行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相关理论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诸多突破,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涌现,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离不开大数据、算法和计算力的支撑。其中,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使机器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的模型和算法,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应用。同时,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分支,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结构,实现了对复杂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制造、智能交通、人脸识别、医疗影像分析、金融风控等。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得机器能够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智能制造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人脸识别技术则应用于安防监控等领域。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读者对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改变。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同时也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十、2045年人工智能是否能完全超越人类?
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是人类的末日。”霍金曾如此表示。近日,他又协同多位物理、智能机械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发布公开信,再次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可能将危及人类。
电影《机械战警》(2014)剧照。主人公在一次爆炸案后身体受伤,后被改装成了机械警察。
在计算机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科幻电影中机器人超越人类智力水平,并最终控制毁灭人类的场景会不会很快来临?物理学家霍金1月中旬再度发声“人工智能危及人类”;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也曾表示,2045年人工智能将会超过人类水平。人工智能未来将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
“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是人类的末日”
一向持有人工智能将毁灭人类观点的霍金,近日协同多位物理、智能机械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非营利机构“未来生活研究所”,发布公开信,再次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可能将危及人类。
公开信中首先肯定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包括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汽车、图像分析技术等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甚至在未来,根除疾病和贫困都不再遥不可及。
然而这些专家们认为,如果任由人工智能自然发展,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人类文明所提供的一切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假设这样的智慧被人工智能所提供的工具放大,届时将会发生什么是无法想象的。
为了防止出现人工智能不可控制地发展下去的状况,霍金和联合签名的这些科学家在信中表示,鉴于人工智能存在的巨大潜能,研究如何取其好处、避免缺陷就变得十分重要,人工智能系统必须按照人们设定的方式和要求工作。
这已经不是霍金第一次公开表示人工智能的危险性,在2014年12月,霍金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就明确表示:“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是人类的末日。”
在这次采访中,霍金承认从人工智能的基本形态发展至今已被证明非常有效,但他害怕这一发明会赶上甚至超越人类的智慧。“它(人工智能)能够自行发展,并且以从未有过的速度重塑自我,而人类受限于缓慢的生物进化,无法与之抗衡而终将被替代。”
相对于霍金的肯定言论,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则相对中立。他在1月17、18日出席于北京召开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时说道,“人工智能确实能够改变世界,这是一把双刃剑”。
“我在人工智能领域工作了50年,现在一些新的观点认为,未来的3-5年内,将实现机器通过与人类对话来了解人类的想法。15年后会达到人类智能水平,能够做人类能够做的事情,软件会出现指数级的增长。我们也会和计算机技术不断融合,到2045年它们将超过人类水平,人工智能确实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说。
科幻片《星际穿越》中的机器人可以人工控制其“幽默指数”。
人类在计算、逻辑、数据沟通领域远不如计算机,那么人类的创造力、情感是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呢?雷·库兹韦尔表示,这确实是最后一道防线。“我认为人工智能拥有火箭式增长的能力。在人类的近大脑皮层这一区域是掌管语言艺术、科学的能力,现在的计算机当中已经有了这一分级系统,他们也可以有情感,表达幽默,而幽默是非常复杂的能力。”
雷·库兹韦尔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等其他前沿科技一样,会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难免会有一些弊端,人类要做的是制定具体的策略,引领人工智能技术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确实会使低端的一些工作消失,但也会涌现出很多新的工作机会。人类之所以会出现焦虑与隐忧,是因为还没法预见到会新增哪些工作机会,人工智能技术会重新定义工作属性。
“人工智能也会有毁灭性的一面,但是我们要保障它的安全性。大家看到有些电影中,一些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袭击人类,但是人工智能其实不是由一两个人掌握,它是在十亿二十亿人手里掌握,我们要去控制好人工智能。”雷·库兹韦尔表示。
“需要能够帮助你而不是代替你的人工智能”
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应用在哪些方面?
雷·库兹韦尔介绍,现在已经有尺寸类似血液细胞大小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进入人们的免疫系统,在人们的身体中帮助人抵抗疾病。在未来,可以创建一个类似人类免疫系统的机器,帮助人们去杀死各种各样的病原体以及病毒。“还有我们的大脑,人类大脑的脑干脑皮层当中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当与这些机器设备相连接的时候,我们的能力就会扩大”。
另外在教育领域,已经出现了机器人诊断,它能判断学生在那些方面听懂了,哪些方面没听懂,机器人将对学生解释那些没听懂的内容,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优质教育。
“出门问问”的CEO李志飞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谈到人工智能概念时说:“人工智能的目的不是把机器变成人,也不是把人变成机器,而是要扩展人类的智能和能力,帮助所有的人提高生活质量。虽然在过去两年这个概念在面向大众普及,但距离现实应用仍较远”。
色盲艺术家Neil佩戴的天线一端有一个音频输入孔并且植入他的头骨,另一端是一个相机,能将“看”到的颜色转换成声音。
李志飞列举了一个美国的案列:一位色盲患者,看不到颜色。医务人员通过将一根类似天线一样的装置,置入他的大脑。患者通过这个装置接收声音,声音再刺激大脑,转换成颜色。因为这个装置,患者能够辨别不同的颜色。另一个案列是一位盲人,戴上一个人工智能眼镜,眼镜可以识别菜单和障碍物,再自动转换成声音传达给盲人,让他重新获得一些基本视觉识别能力。
李志飞曾问这个色盲患者,如果还可以佩戴另一个设备,你想通过佩戴什么设备扩展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他告诉我,希望能戴一个可以看到后面事物的摄像头。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摄像头,可能就帮助扩展了人的能力。”李志飞说,“所以人工智能应该是具备自然的交互能力。它是你的助手,理解你的语言,可以跟你做一些简单的对话。在我定义的人工智能概念里,并不需要它有什么意识,有什么情感,甚至有可能反抗来把我灭掉,我们并不需要像人一样的、特别高维度或者更深层次的智能,而是能够帮助你,而不是代替你的一些东西。”
电影《人工智能》剧照,剧中的孩子大卫是个机器人,在被“抛弃”之后,大卫想尽一切办法重回妈妈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