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仿生信息感知的来源包括嗅觉么?
仿生信息感知的来源包括嗅觉。
信息仿生通过研究、模拟生物的感觉(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语言、智能等信息及其储存、提取、传输等方面的机理,构思和研制出新的信息。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仿生学诞生于1960年9月。“仿生学”是由美国科学家J.E斯蒂尔在美国召开的第一次生物学会议上命名,取名为“Bionics",希腊文,意思是代表着“研究生命系统功能的科学”。1963年我国将“Bionics"译为“仿生学”。
二、仿生造型有什么特点?
仿生造型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从自然中选取研究对象,然后依此对象建立各种实体模型或虚拟模型,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材料、工艺、计算机等)对它们进行研究,做出定量的数学依据;通过对生物体和模型定性的、定量的分析,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转化为可以利用在技术领域的抽象功能,并考虑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手段创造新的形态和结构。
① 从功能出发、研究生物体结构形态——制造生物模型。
找到研究对象的生物原理,通过对生物的感知,形成对生物体的感性认识。从功能出发,研究生物的结构形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除去无关因素,并加以简化,提出一个生物模型。对照生物原型进行定性的分析,用模型模拟生物结构原理。目的是研究生物体本身的结构原理。
② 从结构形态出发,达到抽象功能——制造技术模型
根据对生物体的分析,做出定量的数学依据,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材料、工艺等)制造出可以在产品上进行实验的技术模型。牢牢掌握量的尺度,从具象的形态和结构中,抽象出功能原理。目的是研究和发展技术模型本身。 建立好模型后,开始对它们进行各种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
① 功能性分析
找到研究对象的生物原理,通过对生物的感知,形成对生物体的感性认识。从功能出发,对照生物原型进行定性的分析。
② 外部形态分析
对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分析,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在此过程中重点考虑的是人机工学、寓意、材料与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③ 色彩分析
进行色彩的分析同时,亦要对生物的生活环境进行分析,要研究为什么是这种色彩?在这一环境下这种色彩有什么功能?
④ 内部结构分析
研究生物的结构形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除去无关因素,并加以简化,通过分析,找出其在设计中值得借鉴合利用的地方。
⑤ 运动规律分析
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对生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找出其运动的原理,针对性的解决设计工程中的问题。
当然,我们还可以就生物体的其它方面进行各种可行性分析。
三、蒙面监控能辨认吗?
蒙面监控是可以辨认的,在以往案件侦破的过程中,监控录像提供的影像资料,往往由于嫌疑人蒙面或影像不清而无法进行个体识别的认定,从而失去证据功能。
通过人体动态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每个人行动时的身姿都不相同,我们就是将人体生物特征中可用于识别的关键特征提取出来,然后与数据库中的步态特征进行比对,从而进行身份识别。”
这些特征包括:关节点、骨骼比例及肌肉特点。
“人体动态识别”相比指纹、DNA等其他身份识别技术具有非侵犯性、非接触性、难以隐藏和伪装、易于采集等优点,而且它也是目前在远距离情况下唯一可感知的用于身份鉴别的生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