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人工智能学什么?

赋能高科 2024-09-20 00:43 人工智能 300 次浏览

一、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人工智能学什么?

在AI专业中,学生需要学习以下内容:

1. 编程语言:AI专业中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就是掌握多种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C++等,这些编程语言都可以用来开发和实现人工智能算法。

2. 数据结构和算法:学生需要学习数据结构和各种算法,例如搜索算法、图像处理算法、自然语言处理(NLP)算法等,以便将它们应用到人工智能领域。

3.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是指让计算机从大量数据中学习规律和模式,并且通过这些规律和模式去做出决策。学生需要了解机器学习理论、方法和算法,并且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库,例如 TensorFlow、Keras 等。

4.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机器学习技术,它利用大量的神经网络层对复杂问题进行处理和分析。学生需要学习深度学习的理论和算法,并且掌握深度学习工具,例如 PyTorch、Caffe 等。

5.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指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的技术。学生需要熟悉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且掌握各种自然语言处理库和工具,例如 NLTK、Stanford NLP 等。

除了以上技能外,AI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软实力,这对于未来就业或者开展科研工作都非常重要。

二、人工智能学外语有用吗

人工智能学外语有用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们对于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和价值产生了讨论。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掌握一门外语不仅可以拓宽个人视野,还有助于职业发展和跨国交流。那么,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否会对外语学习带来影响,以及人工智能与外语学习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外语学习?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已经在教育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尤其是在语言学习方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习者可以利用智能化的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线课程、语音识别软件和智能翻译工具等。这些工具的使用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便利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定制学习计划。智能化的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外语知识。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外语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优化。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监督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习者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同时,智能化的评估系统也可以更客观、全面地评估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学习指导。

人工智能与外语学习的结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外语学习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智能化学习工具的广泛运用提高了外语学习的效率和便利性,使更多的人能够轻松进入外语学习的领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也对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教育者和学习者更加灵活地应对变化。

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角色。外语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涉及到语言交流、文化理解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外语学习,但真正的学习过程仍然需要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专注力。

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学习的结合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工具和资源,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也提醒我们外语学习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这一点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结语

综合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智能化的学习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外语知识。然而,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真正的学习效果依然需要学习者的努力和专注。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学习将继续融合创新,为语言学习者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外语学习的效果,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外语学习。

三、外语专业学生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翻译对外语专业的冲击?有何对策?

之前写过文章机翻VS人译|真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吗?,讨论了在翻译公司中日渐盛行的MTPE模式及译员的应对方法,这次主要聊一聊MTPE模式对译员单价的影响,大家可要小心啦~

近年来翻译科技的蓬勃发展,让“机器翻译(MT)”即将取代“人工翻译”的呼声愈发响亮。

有专家预言到2029年机器翻译会达到人类翻译的水平。某些企业甚至嚣张放话要“灭了翻译这门行业”

但是大家只要随便找段英语丢进搜狗翻译、谷歌翻译、有道翻译去翻一翻。

就会知道当前“机翻取代人译”的言论有多少噱头和水分。

“机翻目前绝不可能取代人工翻译”的观点,是当前语言服务业的业内共识。

就算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语言服务供应商Transperfect也明确表态,Machine translation can't replace human translators。

但是机器翻译的发展,的的确确是对语言服务行业产生了多方面冲击。表现之一就是所谓的MTPE模式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MTPE模式,是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ion的缩写,也就是“译后编辑”,即以机翻预处理之后,由译员人工编辑,除此之外还可能加载TM(记忆库),术语以及进行最终的QA处理。

机器翻译的译文品质不稳定,但在人工译员稍加编辑后,仍能满足普通文件翻译需求。

某些稿件期限紧凑,预算偏低,对质量要求没那么高,正适合用MTPE批量处理。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司引入MTPE的缘故,翻译公司希望借此承接更多稿件,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翻译公司是MTPE模式的受益者,那么译者呢?

据我目前观察,对于某些译员而言,当前形势并不乐观,翻译费率明显受到了冲击。

某些翻译公司将MTPE和普通翻译区别开来。以MTPE模式中内容经过机翻预处理,翻译速率较快为理由直接把报价砍了下来。

这是去年位于亚洲语言服务供应商排行榜前列的某家翻译公司给我发的邮件,MTPE的报价是中文千字40,真是太棒了==。

无独有偶,前几天看见某译员在群里发问:广州XX公司搞了个云平台。平台自动翻译后,再找人校对,修改30%以下的,按译员价格的30%支付;超过30%,按照约定价格的50%支付。

还有译员私下抱怨,“现在虽然机翻不能用,但是还是提高了一些效率,一些平台都降价了,包括译X网,派给人工的活似乎也少了,尤其是专利类。”

如果说,在单位时间内,单价下调而翻译速度提升,那么译员费率确实并不会改变。

但关键问题在于,有了机翻的加持,效率究竟提升了多少?10%,20%还是一半以上?

翻译公司要求单价打折,究竟有多少依据?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事实上,也没人给得出。

原因在于机翻译文水平因具体行业、语言对而变,波动十分明显,而最终译文质量也取决于客户的要求,是要求完全不留机译痕迹,流畅自然呢,还是只要能读通大意即可。

面对不同的质量要求,译员要投入的时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拿我熟悉的英到中语言对来说。旅游、市场领域以及相对口语的文本的机译文基本是不能用的,无论是句型、用词、语气都必须全面调整。

举个例子,这是我知识星球的一次#每日练习#

Winderen’s composition travels from the spruce trees of the Risoud Forest(里索森林) to the depth of the Lac de Joux(汝湖), inviting visito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acoustically in these habitats and to appreciate our abilities to feel and interact with our environment, as well as with the smallest species inhabiting it.

机翻:

温德仁的作品来自里索德森林的云杉树(里索森林)到Lac de Joux的深度(汝湖),邀请游客将自己沉浸在这些栖息地的声音中,欣赏我们感受和与环境互动的能力,以及与居住在环境中的最小物种互动的能力。

而我们部分同学提交的作业:

很显然,机翻跟各位同学的译文相差极大,机翻在这里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一点,参与练习的同学想必深有感受。

如果有客户要我们做一份语言要求极高的宣传类稿件,但是因为预先经过机翻处理,要求折价一半,你说能不呵呵吗?

由此可见,MPTE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但是不少翻译公司项目管理粗糙,为了降低成本,才不管MTPE到底适用与否,全部处理了丢给译员,但对翻译的质量却仍然十分严苛。

结果就是把最终的风险转嫁在了译员头上。

也就是说某些稿件虽然是拿机翻处理过了,但基本没用,译员要做的工作还是一样多。单价减下来了,翻译速度没法跟上去。

想要翻快点吧,质量差会被投诉,翻得慢些吧,等于变相降价,吃亏受累。

总之就是费力不讨好。所以现在也有一批译员对MTPE厌恶至极,一律拒接。

这么说来,MTPE一流行,译员本就低廉的价格又得跌了吗?

也不是,并不是所有译员会受到影响。

也有一些项目,翻译公司严格禁止使用机翻处理文件。这一类项目客户慷慨大方预算高,但同时对语言质量精益求精,不允许译文出现任何机翻痕迹。

项目专用的Style Guide和Glossary,动辄上百页,从语言整体的Tonality到具体标点符号怎么用都有着相当详细的规定。

比如说:

为遵循广告法的规定,禁止译文使用任何极限词,“极致”和”绝佳“需要替换为“出众”、"出色“。

但凡”天王/巨星/影后/影帝“都必须替换为”“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文艺界人士”

禁止文案中出现品牌未曾赞助的重大赛事,避免引起争议和误解。

为了避免政治敏感,但凡文章出现country,一律译为国家/地区,台湾必须翻译为”中国台湾“。

这样细致入微的处理要求,是目前机翻无法胜任的,必须有资深译员来把控译文质量。

从上述讨论中可知,在当前机器翻译迅速发展,MTPE模式日益兴盛的情况下,末端的译员,最底层的译员面临的风险最大,顶部的译员暂时还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其实我们可以把译员分成三级

第三级是质量太差,连机翻都比不上,在机翻普及之后很可能再也接不到活了,被迫改行。

第二级比机翻稍好一点,却也有限,那么很可能会受到MTPE模式的冲击,面临费率下跌的窘境,必须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水平,往上走一走,如果仍然故步自封,不思进取,那么一定是死路一条。

第一级是有能力接那种高翻译质量要求稿件的译员,他们暂时还不会受到机翻或者MTPE的影响。但居安思危,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围绕翻译行业寻求更多发展出路是必然的选择。

而对于尚未踏进这一行业的英专学生而言,如果坚定了要走翻译这条路,那么一定要趁早下苦功夫,确保自己的水平远在MTPE之上,或者至少有足够的底气去拒绝那种中文千字单价40块钱的MPTE。如果不能,那不如早做打算。

总而言之,只有虚心好学,自我砥砺,不断精进翻译水平的译员,才能在这个行业继续生存下去,活得从容体面,不慌不张。

四、外语程度-外语等级如何填写外语等级如何填写?

外语语种就是你所学的语言,比如英语,俄语,法语等。水平,一般,良好,精通这些就够了,如果你有英语46级证书或者二级-四级计算机证书,那你填上你证书就行了。外语语种就是你学的什么外语啊,学的英语就填英语,英语水平有四级六级八级,你是几级就填写几级。

计算机也是考等级的,有二级,三级四级,不一样的,看看你考的证书,没有就填无好了

五、大山外语、睿源外语、联大外语目前哪个最好?

我觉得都不怎么地,我建议你学英语可以在三一外语,数学可以在平行线教育,语文可以在联大,要是实在不行,就在睿源上吧,我都上过

六、外语大学学啥外语好?

在外语大学学小语种比较好一些。小语种是冷门学科。而社会的需求量很大。除英语。俄语属大语种其它均为小语种。像韩语,日语,阿拉伯语,德语,法语等。当然同时也要学好英语。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小语种也要根据社会需求,今后的就业机会等去学,

七、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学习哪门语言作为二外语好?

谢邀,

人工智能,我们的相关CPU都做不了,这多么大的泡泡。

拿计算机辅助翻译来说,最近几年计算机辅助翻译质量毫无变化,反而是在集成化方面有进步了。而集成化有关系吗?

AI方面不需要二外,英文即可。

八、外语名言?

1.

Sharp tools make good work.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The first wealth is health. ---- Ralph Waldo Emerson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美国思想家爱默生

3.

You can't judge a tree by its bark.人不可貌相。

九、大桥外语好还是剑桥外语好?

如果是辅导孩子升学考试,大桥英语比较好,如果只是打下英语基础,去读剑桥,剑桥英语很多以新概念英语为蓝本的。

大桥外语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由国家基础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指定的“国家外语实验校”,也是中国首家PTE国际考试中心。 大桥外语是吉林省唯一一所由国家基础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指定的“国家外语实验校”、全国首家PTE国际考试中心。他采用国内领先的《朗文大桥少儿英语》独家定制教材,以及“港式幼儿英语”教学体系,现已成为百万家庭的英语教育首选。

剑桥英语是少儿比较有名,在全国都有分支机构。

十、在人工智能翻译来势汹汹的今天,学外语还有什么意义?

外语专业的迷惘并非今天才开始,而是早已有之。即使在人工智能尚未兴起,谷歌翻译常常被当做笑话看待的时代,外语专业的学生心中便常存这样的疑问,自己的专业到底能做什么。经济金融似乎生来自带赚钱属性,法律人心中常怀对正义的向往,律师收入也很可观,而外语学习究竟能带来什么呢?

在我们大一时,一位资深教授曾给我们转发过一篇有关“transferrable skills”(暂译通用技能)的文章,表示外语专业以后必然大有可为。当时心智懵懂,读来也觉心安,可现在也品出一丝苦涩与无奈。明明有自己的专业,以后还要靠可转移技能吃饭,说白了就是学的这门专业可能派不上什么用场。师兄师姐进了四大律所乃至投行,还是要经历陡峭的学习曲线。大仲马说历史不过是用来挂小说的钉子,在很多人心中,语言也不过是用来挂其他专业的钉子。如果只依靠外语,也有可能进入销售这种对专业没有任何要求,重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但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各个专业都有,很难说自己的专业能带来多大助力,除非是向老外推销。过去还有称得上金领的同声传译,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挽回些许颜面,虽然只学了外语,但是还有可能登上同传的金字塔尖。

现在,人工智能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很多人都向这个“潘多拉魔盒”投来忧心忡忡的眼神,这其中除了围棋界外,就数翻译人士对此关注最多,毕竟涉及到自己的饭碗,实在不容忽视。如果再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能满足大部分的翻译需求,那么,外语专业是不是在未来就无路可走?虽然在短期内还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这样的问题也绝非杞人忧天。前段时间,微软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已经创造了首个在质量与准确率上匹配人类水平的中英新闻机器翻译系统。根据人类盲测评分,微软机器翻译取得了至少和专业翻译人员相媲美的效果1。牛津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者预测人工智能将于2024年取代业余人工翻译2。

那么,外语专业的出路在哪里?翻译这个职业会不会逐渐消亡?也许暂时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作为一名翻译从业人员,我相信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思索,并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讨论,帮助有同样困惑的外语专业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

既然不少外语专业学生觉得迷惘,那么,第一个问题便是这迷惘从何而来。

迷惘并非完全源于人工智能

所谓迷惘,大致是一种想要马上登上人生巅峰,却又无法马上实现后的失落。这种失落不仅语言专业的学生有,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很难逃脱。一旦日复一日从事同样的工作,找不到未来的方向,迷惘很容易袭上心头。语言专业之所以更容易有这样的感觉,恐怕是因为与其他专业相比,语言的技术属性更弱。

如果并非语言学的专业人士,对平常人而言,在沟通时语言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然而,在学校所学的语言专业理论很难指导沟通实践,翻译理论自身都还在艰难地确立自己的地位。而通过在外国生活一段时间,进行浸入式学习,很容易就能取得语言专业学生通过数年学习所得到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门外语。即使是在人工智能出现以前,这样的困惑也一直伴随着语言专业,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言专业的优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语言专业的学生只能自认倒霉。除了极少数的专业,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都很难马上进行困难的工作,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也很难应付复杂的现实情况,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语言专业的学习需要长期艰苦的练习和训练,这些都是很好的护城河。如果所需的员工既要具备语言技能,又要拥有专业知识,这样的人才非常稀缺,企业一般会优先选择语言专业的学生,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一门语言还是比较困难。在过去,与其他文科专业相比,这种特点使得语言专业具有一定优势。

然而,现在人工智能的出现对这一优势提出了挑战,如果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人人都能跨越语言障碍,那么语言技能便不再必要。外语专业的学生有可能失去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感觉迷惘或是看不到未来,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这种迷惘可以理解,但是,根据知乎一贯的风格,“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人工智能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类翻译呢?

商业竞争分为两种,一种面向未来,值得打下去,越打越精彩;一种实际上已经结束,属于昨天,越打越乏味,即使赢了也没有意义。有胆略结束昨天的战争,并发动属于未来的战争,是卓越领导者的重要标志。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

对很多翻译而言,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谷歌翻译一直不声不响地工作了很多年,现在“可提供简体中文和另外 100 多种语言之间的互译”,但过去似乎没有人认为它能够取代人工的翻译,因为它的主要特长似乎是讲笑话,或者是给出没有帮助的译文。除了简单句以外,人们不敢把重要的文件托付给它,它似乎也没有这样的野心,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过去半年中,所谓人工智能取代翻译的新闻越来越多,不久就会有某个高端场合使用了AI翻译,人类翻译很快就要被淘汰的消息出现。除了老牌的谷歌微软,其他各路英豪也纷纷出手,一时间好不热闹。一个人未必会对天下所有的事都表现出同样的热忱,但与自己饭碗相关的问题恐怕不得不稍加关注。生活在人工智能阴影里的不只有翻译,还有律师医生等一众金领,甚至演员,但机器翻译似乎一时风头无两,我们就先从翻译说起吧。

我大致总结了以下几个问题。即使是最好的人工智能专家,可能也难以就每一个问题给出确切的答案,所以很多答案可能只是基于目前的报道和一定的分析,以及已经公开了的AI翻译内容。这些信息不尽全面,只是抛砖引玉,如果能有些许帮助,我就很高兴了。

  1. 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所有的翻译,会在多久后取代?
  2. 人工智能是工具,还是完美替代品?
  3. 人工智能能做翻译,是好事还是坏事?
  4. 在人工智能能很好地完成基本翻译任务后,是否还有学习并从事翻译行业的必要?

下面进入正题:

  1. 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所有的翻译,会在多久后取代?

可能不会,起码在短时间内不会。原因很多,例如语音识别技术尚不健全,多语言夹杂文本AI翻译困难。人类在同一句话中可能蕴含复杂的感情,人类翻译都未必能很好地传达,遑论AI。现阶段人工智能更多的还是用来协助做记录,提示术语等。

不过,即使人工智能取代不了所有翻译,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翻译也会被淘汰。理由很简单,翻译行业具有数量不稳定,质量不可控的问题:最好的同声传译,也不过是血肉之躯,进行了一天的同传后,翻译状态不可避免地会有波动;即使是最好的翻译,对相关领域非常熟悉,翻译速度也够快,一天的工作量仍然是有上限的,做不到立等可取。更不消说各个专业领域间隔行如隔山,能在一两个领域深耕且小有成就已经是大牛了,有的初学者连一般文本都无法胜任呢。反观人工智能,只要能正常运转,速度和质量都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虽然现在质量还欠佳),还能很快地积累不同领域的术语,切换不过是小菜一碟。有的人类翻译都不一定能准确把握演讲人要表达的微言大义和复杂情感并精准传达,也没有对沟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听众也是会脑补的,上下文和句子本身很多时候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

人工智能的学习速度很快,以大量语料为基础,进步一日千里绝非梦想,但具体多久后取代还要看技术的进步速度与程度。牛津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者预测人工智能将于2024年取代业余人工翻译。当然,这个说法留有余地,只是取代初学者而已,但这个时间足以令人惊心了。

2. 人工智能是翻译工具,还是完美替代品?

目前看人工智能的工具成分更浓。从博鳌暴露的问题来看,由于现场语言环境复杂,演讲者多语夹杂,人工智能往往无法随机应变,闹出很多笑话。对引经据典,方言识别,口误,修辞手法,碎片式口语,俚语,同音字的辨识和处理还不尽如人意。因此,目前人工智能虽然强大,恐怕主要还是以工具为主,它可以转化、放大、乃至优化人的能量,但目前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面对这样强大的工具,人类可以选择俯首称臣,也可以借助它的力量。问题在于能运用工具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工具本来就是用于提高生产力,解放人力。过去劳动密集型的翻译工作会越来越少,不及时转型,可能就需要转行。

3. 人工智能能做翻译,是好事还是坏事?

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都同样明显,它词汇量大,能各领域无缝转换,不知疲倦,最擅长计算与存储,学习速度也很快;但同时它目前还很难处理数据库中未曾涵盖的内容,或是现有数据较少的内容,例如成语,典故,方言,口误,口语化表达。这里有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更多数据、改进语音识别技术来解决;有的则更为复杂,需要改进算法才能实现。同时,谷歌的算法可能完全与语言无关,基于大量的数据根据统计获取相关的参数,增添了灵活性。但人类翻译的译文也未必无懈可击,尤其是在低端市场,对翻译要求本来就不高,人工翻译也不见得句句精准,有的初学者水平还不一定比机器强。至少在这个领域人工智能大有可为。

对于大众而言,我觉得整体利大于弊。人工智能如果能保质保量地迅速完成任务,便能提高生产力,更快地解决问题,大众也多了更多选择。同时,日后也无需自己再去苦学,就能自如使用外语进行交谈,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对于外语学习者和译员而言,前景则未必如此美妙。任何职业只要不只是精英游戏,就应当为不同水平、不同经验的从业者提供各个层面的机会,指明清晰的上升渠道。人工智能即使无法取代所有翻译,将来提供的职位数目必将大大减少。

4. 在人工智能能很好地完成基本翻译任务后,是否还有学习并从事翻译行业的必要?

如开头郭士纳所说,学会分辨不同的战争是卓越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同样,以人类的短板与机器的长处相抗衡也是没有必要的。现有的翻译教学囿于条件限制,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大多无法直接从事高难度的翻译工作,主要还是逐渐积累单词,句型,翻译技巧等等。而机器现在较少依赖语言学的规则,主要还是依靠统计,这和具体的语言关系并不大,也无需缓慢地积累。如果翻译教学继续延续原有的教学模式,便有拿人工之短比机器之长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在低端翻译任务上不如机器,很有可能出现毕业便失业的问题,不得不改行。因此,如果翻译学习还需要继续下去,培养的就一定不能是只会背书的呆子。这样的人才需要很好地与人工智能合作,运用人工智能,开发人工智能,而不是呆板不知变通,翻的内容连机器都不如。

吴伯凡说过,颠覆性的力量到来时总是悄然无声,突变出现时我们之所以感到诧异,是因为对早已涌动的暗流缺乏感知。那么,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能为翻译行业带来变革和创新,促使从业者进行更多反思,也未必是件坏事。人类如何与机器相处的疑问绝非仅属于翻译行业,人工智能的强大想必会涉及更多的终极问题,乃至人类的生死存亡。

你与众不同,却想要和别人一样,这是你最大的恶疾。

——佚名

很多想做同传的人其实正处于深切的迷惘之中,他们被媒体华丽的辞藻和虚幻的高薪蒙蔽了双眼,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多么危险。且不说同传所需的艰苦练习和前期没有客户的沉没成本,已经成功经受了这些考验、现在正在从业的同传的日子也未必有多么舒心。人工智能正在磨刀霍霍替代人类翻译,毕竟中英对照文本非常充足,可供学习的数据很多,还能把产生的译文作为数据循环利用,替代后的曝光率也足够高,有望成为围棋之后的下一个堡垒。刚刚入行的翻译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固然最高,已经站稳脚跟的资深翻译也要渐渐眼睁睁看着自己长期奋斗的事业在脚下化为尘沙。

当然,翻译行业并不是唯一的倒霉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人机共存的新纪元:自动化、就业和生产力》报告显示,全球约50%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改进现有技术实现自动化。除了翻译外,自动驾驶的进步也是一日千里,之所以还没有得到过多关注,也许是因为自动驾驶的应用目前还相对低调,没有博鳌论坛这种高规格的曝光机会;也许是由于推广自动驾驶目前还面临一些障碍。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路上的滴滴司机都会换成人工智能驾驶员;餐馆里的服务员都会变成机器人。当科幻小说变成现实,就很难以看客的心态来面对了,毕竟要失去的可是自己的工作,从口袋里掏出的也是真金白银。

过去有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工作日复一日、枯燥无味,很快人工智能就可以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因为他们会被这些重复性很高、预测性很强的的工作扫地出门。任何行业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和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险,要做的还是改变自己。在《外语专业的局限》一文中,我已经简要分析了外语专业学生的缺陷和不足,但还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面临当今激烈的竞争,任何门槛较低的模式都会在短期内被其他人所复制或效仿,因此,给出具体而普适的道路实在意义不大。何况各人条件不一,最适合自身的道路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天下外语人虽然情况各异,也有一些共通之处,这些共同点也许能成为外语专业人找到出路的契机。

外语专业的特色之一,就是没有一门所谓的专业。这点在过去曾被多次诟病,也毫无疑问是很多外语专业学生迷惘的根源之一。这看似是外语专业的软肋,反过来也有可能是外语专业在这个瞬息多变的时代最大的优势。因为在当今时代,很少有人能靠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过一辈子,可能今天还蒸蒸日上的行业明天就成了明日黄花,如果没有学会翻转腾挪,就只能和过时的行业一同被埋葬。

外语和财务一样,是少有的各行各业都能用到的技能,这使得外语人能比较容易地在各个行业间切换。同时,外语人对外界的变化和前沿洞察最敏感,也不用静等翻译才能了解,这也使他们更有可能利用率先获取的前沿资讯,开启新的职业生涯乃至创业。虽然马云的成功几乎不可能再次复制,但马云确实也是通过外语找到了新的商业模式。外语在过去代表的是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知识,在今天差距虽然渐渐缩小,但寻求最先进的模式这点仍然不变。谁掌握了更多信息,谁就更有主动权。作为外语专业人,切不可固步自封,两耳不闻窗外事,而要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

在转行时,需要注意不能走容易的道路,因为这意味着门槛很低,人人都能完成。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供给越多,需求如果不同步增长,价格必然不会太高。人人都走的道路不值得一走。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人工智能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会倒逼翻译和其他从业者转行,但也会相应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人工智能会推动形成所谓的“技能偏好型科技变革”,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玄乎,其实说的就是未来需要拥有数字技能的人才,中低端劳动力的需求则会下降。一份美国政府报告曾对未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进行预测,除了具体的研发人员外,也需要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完成复杂任务的协作者,监测、授权、维护和修理人工智能的监测者,还有为人工智能提供其他支持的行业,例如为人工智能立法的人员,或对现有环境进行重新设计、使人工智能能够轻松适应的设计师。在寻找自己的特长时,不妨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徐小平老师在《职场新物种》里曾经强调,无论多么优秀的人,也总是需要寻找自己,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定位和机会。如果哪天人工智能真的替代了大部分翻译,我想也没有必要感到沮丧和失落。除了少数翻译家或者是特别热爱翻译事业的人之外,干一辈子翻译的毕竟不多。与其等待其他人(或者机器)来把自己从翻译行业赶走,不如自己主动寻求其他的发展机会。这是一个有心人的世界,人工智能的风可能会熄灭某些蜡烛,但也会点燃新的火焰。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注:由于各人天赋兴趣不一,可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还有学习或路径规划等其他问题想寻找答案,欢迎在值乎向我提问: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863117093820858368?qrcode=1 (二维码自动识别)

素问:那些欠债两百万的人AI阴影下的外语专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