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扁鹊会诊脉吗?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二、诊脉怎么确定怀孕?
脉象快而滑即为怀孕,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顺序放在左手的手腕上,如果怀孕了,三个指头都能清晰的把到跳动得很欢快的脉象,这种脉搏是滑脉,怀孕的可能性比较大。把脉辩有没有怀孕有一定的误差,不太准确。建议在同房后半个月左右做一次早早孕测试,以确认有没有怀孕。
三、悬丝诊脉剧情?
故事发生在朱紫国,朱紫国国王的王后在端午节那天被赛太岁抓去,国王惊恐成病,吃的粽子不能消化,滞留在胃里。孙悟空到了朱紫国,要给国王看病,无奈国王被孙悟空的相貌吓到,孙悟空就提出可以“悬丝诊脉”,在不与病人见面的情况下诊出脉象,原文是:
话表孙大圣同近侍宦官,到于皇宫内院,直至寝宫门外立定,将三条金线与宦官拿入里面,吩咐:“教内宫妃后,或近侍太监,先系在圣躬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却将线头从窗棂儿穿出与我。”真个那宦官依此言,请国王坐在龙床,按寸关尺以金线一头系了,一头理出窗外。行者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系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诊视毕。
四、中医诊脉及用药技巧解密
中医诊脉技术
中医诊脉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脏腑状况、病变的性质和寒热虚实等情况。中医诊脉需要医师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对脉象的感知和诊断需要细致入微。
诊脉的基本步骤
中医诊脉的基本步骤包括:端坐、察面色、察舌苔、察脉象。对患者进行面色、舌苔的观察,初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接着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摸,诊断脉象的形态、节律、长度、力度和深浅,从而综合分析得出病情的初步判断。
用药歌诀
在中医用药中,医师需要掌握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知识。《神农本草经》中有关于药性的记载,其中许多用药的规律被总结成了歌诀,便于医师传承和应用。例如:“补中益气三四黄,桂枝附子汤主方。甘草炙甘补中土,附子使人发汗多。”这些歌诀既是经验总结,也是医学智慧的传承。
中医诊脉和用药技巧的掌握需要医师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以及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中医诊脉及用药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对中医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尊重。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对中医学的了解和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五、诊脉可以看出怀孕吗?
诊脉并不能完全诊断出是否怀孕。它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在诊断是否怀孕的时候,还需要配合观察女性体表是否出现其他异常的症状,比如出现经常恶心等不适症状。也可自行去医院进行血液化验来诊断是否怀孕。
六、孙悟空悬丝诊脉概括?
故事发生在朱紫国,朱紫国国王的王后在端午节那天被赛太岁抓去,国王惊恐成病,吃的粽子不能消化,滞留在胃里。孙悟空到了朱紫国,要给国王看病,无奈国王被孙悟空的相貌吓到,孙悟空就提出可以“悬丝诊脉”,在不与病人见面的情况下诊出脉象,原文是:
话表孙大圣同近侍宦官,到于皇宫内院,直至寝宫门外立定,将三条金线与宦官拿入里面,吩咐:“教内宫妃后,或近侍太监,先系在圣躬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却将线头从窗棂儿穿出与我。”真个那宦官依此言,请国王坐在龙床,按寸关尺以金线一头系了,一头理出窗外。行者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系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诊视毕。
七、悬丝诊脉说明的物理道理?
通过感应脉搏的振动而传导到丝线上让手握丝线的中医 感受到脉搏的震动
八、中医诊脉寸关尺分位图?
左手:寸·小肠,心包,心;关·胆,肝;尺·膀胱,肾。
右手:寸·大肠,肺;关·胃,脾;尺·命门或肾,三焦。
九、古代“悬丝诊脉”靠谱吗?
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介绍说,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
原来,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这些情况,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为了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有时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礼物。当这一切问完之后,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祸。
可见“悬丝诊脉”虽确有此事,不过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骗人形式而已。如果太医事先不通过各种途径获知详细病情,不论他医术多高明,光靠“悬丝诊脉”不会看好娘娘公主们的病的。
十、描写古代大家闺秀被诊脉的?
古代大夫悬丝诊脉的事情有可能是真的,由于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太医给皇后以及后宫嫔妃看病的时候都是用悬丝诊脉的方式,这样太医可以不直接触碰嫔妃的手,这种方法就是太监将一根线挂在帷帐的床内绑在妃嫔的手上,另一端放在太医的手上。
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就是这样看的,相传孙思邈给皇后诊治,认为皇后是滞产,于是开了活血理气的药方,皇后敷完就顺利的分娩。但是这也有可能是后世为了突出孙思邈得诊断水平才这样说的。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代太医给后宫妃嫔或者其他女性看病的时候,都先贿赂嫔妃贴身太监或宫女说出病情,然后诊断之前详细的询问各种情况,例如饮食,病症等,然后太医再根据这些情况做判断,所以说,悬丝诊脉就是纯粹走一个过程。
相传施今墨是清朝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曾经多次给皇亲国戚看病,施老先生晚年自己也承认说悬丝诊脉亦真亦假,通过贿赂古代妃嫔或皇后的贴身太监或宫女获得情报,会给太监或者宫女送礼。但是我相信,悬丝诊脉的事情,或许是真的,而且我觉得如果是医生的能力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