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制造的背景?
1、制造业的社会、行业背景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数控技术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质;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 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操作工短缺60万左右。
数控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决定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力争实现五年培养30万以上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目标。
二、简述美国工业背景?
自然因素;美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
人文因素:重视教育,保护专利制度,长久以来形成的自由平等的思想推动和鼓励了人们创造和发展的激情
外部因素:幸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并通过向欧洲各国输出军火而获得了大量资金,从而为其工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
三、简述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1]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2]2021年9月25日,为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发布。
四、灰姑娘的背景简述?
灰姑娘背景简述:《灰姑娘》是全球最具知名度的童话故事,该影片展现了童话中
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主线。各个围绕灰姑娘的角色,邪恶继母与两个坏姐姐、神仙教母、英俊王子都悉数登场,童话中的经典元素包括南瓜马车、华美礼裙、水晶鞋还有经典的变装时刻一一亮相,伴随着华
丽的皇室舞会场面将气氛推向高潮。
五、简述移动经济的背景?
移动经济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型经济形态。
1.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推广,移动互联网的门槛降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生活或工作,为移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2. 移动支付的应用也在不断推广,使消费变得更加便捷,促进了移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下,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等各种线上活动似乎成了新常态,移动经济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移动经济已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经济也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变革和惊喜。
六、辛亥革命背景简述?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推翻了帝制,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来探究幸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来对这次革命的爆发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甲午一役,中国败北,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了戊戌变法,但只持续了103天便失败了,紧接着是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其结果是1901年9月《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已经完全控制了清政府。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疯狂地掠夺原料、矿山和铁路利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社会经济利益,加之列强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矛盾重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
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要偿还巨额的赔款,便大肆增加苛捐杂税,地方官员又中饱私囊,使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各地人民抗捐抗税抗租斗争不断,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反抗,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二、清末“新政”破产,“皇族内阁”的产生使得立宪派完全失望
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延续自身的反动统治,清政府在清末实行了“新政”,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尤其是鼓励留学,废除科举考试的措施,客观上使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留学海外,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提供了条件。
在政治制度上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效仿日本君主立宪方案,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而在被迫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里9名是满族,其中7名是皇族,这样的“皇族内阁”使立宪派非常失望,开始转向革命。
三、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从洋务运动开始产生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时期,甲午战争后几年,特别是到新政时期的几年,除了官办的一些企业进一步发展以外,民办的、商办的这些企业也有比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氛围慢慢成长起来了,不光是资产阶级的人数有了比较大的增加,而且资产阶级,商人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有组织以后,它就会谋取自己的利益,有组织的采取行动,清政府的立宪迟迟不推行,使这部分有一定经济力量,也有一定知识程度的新兴阶层被排除在参政的队伍之外。所以,他们成了一个要求政治改革的重要力量。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一批资产阶级团体建立,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建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使得革命具备了阶级基础。同时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遣的留学生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供了骨干力量。
四、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甲午战争以后,有更多的中国人出去留学,特别是到日本留学,很多人学习军事,就成了新军的主要源头,好多新军的将领都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还有一些出去学政治学、法学、工商管理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学的,特别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1895年前后的改变,1895年以前的留学主要是学自然科学,1895年以后留学学社会科学的越来越多的,对西方的社会、对西方的政治了解得更多了,他们的思想当中要求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欲望越来越强,使这部分人成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开放的领先者。
当时的资产阶段革命派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如孙中山写了《中国革命的真解决》,提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并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章炳麟写《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这都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的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正是这些条件的具备,使得辛亥革命得以爆发,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社会条件。
七、简述港口群形成的背景。?
港口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一、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分为水域条件和陆域条件。
1、水域条件要满足港区有港阔水深,风浪小的优点;
2、陆域条件要有较宽广的平坦陆地,利于筑港和港口货物的堆放;
3、此外,自然条件还有气温条件(有没有冰期)等。
二、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分为经济腹地的大小和腹地内的经济发达程度。
1、腹地越大,腹地内经济越发达,港口规模越大;
2、港口依托城市的规模大小,因为城市能为港口建设发展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3、港口的疏集运能力,也就是港口有没有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
八、宋教仁遇刺案背景历史简述?
获邀赴京,宋教仁车站遇刺
1913年1月,国会正式选举开始。尽管进步党方面有梁启超这样的老牌宪政专家操盘,但宋教仁的实战能力似乎更胜一筹。2月,两院大选揭晓,国民党独得392席,进步党只拿下了223席。国民党组阁已经稳操胜券。
2月1日,踌躇满志的宋教仁从湖南老家桃园出发,经长沙、武汉沿江而下,而后又到南京、杭州、上海,视察党务、宣传共和。
“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这是宋教仁在杭州休憩时留下的一首诗的最末一句。此时的宋教仁,完全陶醉在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之中。
3月初,袁世凯发电邀请宋教仁“速赴北京,商讨国是”。
临行前,曾有好友提醒宋教仁提防“些许小人”对他有“不测之危险”,但宋教仁笑说:“无妨,吾此行统一全局,调和南北,正正堂堂,何足畏惧?”
3月20日晚10时50分,黄兴、陈其美、廖仲恺等人到上海车站,为宋教仁送行。宋教仁刚进入月台入口,枪响了。
据现场目击者回忆,“突于宋君背后闪出一人,出手枪连发三出。第一出中宋君右肋,斜入腹部;第二出向黄克强身边掠过;第三出从吴君颂华胯下而过,幸未伤人(《宋教仁传》)。”凶手趁乱逃走,人们七手八脚将宋教仁送到附近医院。
直到临终,宋教仁也不认为自己是被袁世凯刺杀的,因为他被抢救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让黄兴给袁世凯发电:“北京袁大总统鉴:窃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之未获,从未结怨于私人……今国本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会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鉴纳。”(《宋教仁传》)
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宋教仁其间几度昏迷,23日凌晨,“国民党教父”宋教仁与世长辞
九、简述智慧医院的建设背景?
智慧医院建设正在成为增强医院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关键行为,是医院的第3次信息化革命。通过引入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实现物联网应用部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最后给出了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1.引 言
物联网简单理解,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目前没有统一定义,业界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系统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等特征。2009年美国IBM公司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再次点燃了物联网新旺之火,同年温家宝总理无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物联网"概念在国内迅速升温。《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物联网、新能源与绿色制造等并列为国家五大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国内物联网发技术与应用展迅速,遍及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医疗健康、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工业与自动化控制、精细农牧业、国防军事、环境与安全检测、金融与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将对医院信息化、流程化、规划化建设起到深远影响。
目前,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已走过两个阶段:第1阶段就是建立医疗诊断设备所采集信息及病人治疗信息的存储传输及共享;第2阶段就是针对医生、护士所建立信息化手段,如无线查房、无线开医嘱、无线输液管理统等。目前进入第3阶段,就是智慧医院建设阶段,体现以人为本的就医服务理念。
建设智慧医院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医护、药品、器械、医疗设备、医疗场所等资产系统之间的有效互动,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有序的管理,在控制下进行运作,保障医院的基本医疗安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建设智慧医院的目的就是以患者高效就医为中心,方便患者就医,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就医成本,实现患者就医智慧化;智慧医院以全岗、全程、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管理信息化、作业网络化、医疗数字化、智慧人文化为目标和手段,达到医院现有信息系统软硬件、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院文化及其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构建技术精湛、服务优质、运营高效的现代化医院管理与服务新模式
十、简述云计算发展的背景?
云计算的发展背景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计算机科学家John McCarthy提出了“资源共享”的概念,认为计算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分享。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这个理念并没有得到迅速发展。
进一步来说,云计算的历史最远可以追述到1965年,Christopher Strachey 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中正式提出了「虚拟化」的概念。而虚拟化正是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核心,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础。但是因为当时技术的限制,虚拟化始终只是一个概念和对未来的畅想,真正的云计算发展并未开始。
到了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开始再次关注并考虑实现计算资源的共享。同时,硬件的自行采购和IDC机房租用是这个阶段的主流IT基础设施构建方式。
进入21世纪后,我们目前熟知的云计算开始形成。这主要得益于两大动力:一是计算资源的虚拟化技术,二则是规模经济效应。2006年,Amazon推出了S3对象存储服务和SQS简单队列服务,开创了公共云计算服务的先河。在此后,微软、IBM、谷歌,以及中国的阿里、腾讯和华为等公司都陆续加入了公共云服务的市场。
如今,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云计算已然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基础设备,中国加快实施大数据战略,大数据生态系统的日益完善为云计算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